姜维是蜀国*后的名将***东吴***曹魏*后的名将分别是谁

姜维年少丧父,侍奉母亲,崇拜儒家大师郑玄。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姜维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汉,得到诸葛亮的信任和重用。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开始崭露头角。延熙**年(254年),后主刘禅拜姜维为大将军,执掌兵权,继续北伐曹魏事业,大战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互有胜负。公元262年,蜀国大将军为躲避黄皓的迫害,前往沓中屯田避祸。

景耀七年(263年),魏国伐蜀,在魏灭蜀之战中,姜维摆脱邓艾等人,退守剑阁,阻挡钟会进军。可是,邓艾偷渡阴平,成功兵临成都,迫使后主刘禅投降。值得注意的是,在蜀国灭亡后,姜维试图恢复蜀汉,所以假意投降,勾结钟会反叛,事败**。由此,在笔者看来,不管是地位,还是战绩,或者是对蜀汉的忠诚,姜维都当得起蜀国*后名将的称呼。那么,问题来了,姜维是蜀国*后的名将,那么东吴、曹魏*后的名将分别是谁?

东吴*后的名将

一方面,在笔者看来,陆抗完全可以称之为吴国*后的名将。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吴国丞相陆逊次子,长沙桓王孙策外孙。虽然说虎父无犬子,但是,在汉末三国时期,很多名将之子的表现,往往是难以令人满意的。比如曹真之子曹*,就被司马懿诛杀,再比如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就败给了邓艾。而就陆逊之子陆抗来说,不仅没有辱没陆逊的名声,甚至在一定程度可以和他父亲相提并论了。陆抗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来因为战功的积累,陆抗得以在吴国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

孙皓这位皇帝在位时,陆抗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公元272年,吴国西陵守将步阐降晋,吴派陆抗讨伐步阐。西晋朝廷派杨肇、羊祜等率军援救步阐,陆抗率主力对杨肇军进行阻击。两军接触后,陆抗部将俞赞投降了杨肇,吴军情况十分危急。但是,在各方面形势都*为不利的背景下,陆抗还是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取得了西陵之战的胜利。在此之后,陆抗被孙皓这位皇帝拜为大司马、荆州牧,卒于*,终年49岁。与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并称“逊抗”,被誉为吴国*后的名将。对此,《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陆抗:“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

曹魏*后的名将

另一方面,在笔者看来,就魏国*后的名将,应该就是钟会和邓艾这两位消灭蜀汉的功臣。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在魏灭蜀之战中,邓艾主攻沓中屯田的姜维,诸葛绪负责切断姜维后路,钟会军则主攻汉中诸城。结果,姜维在沓中与邓艾交战后,晃飞诸葛绪,直奔东路抵挡魏军主力。与此同时,钟会则率领曹魏大军的主力攻破蜀汉的汉中防线,前进到剑门关外时被回援的蜀军阻拦,僵持不下。

在此背景下,趁着姜维和钟会对峙在剑门关一带的机会,邓艾选择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地区,凿山开路,奇袭江油(今四川江油北)。等到邓艾进入到蜀汉腹地后,后主刘禅派遣诸葛瞻等人前往绵竹一带抵抗。在绵竹之战中,邓艾取得胜利,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战死沙场。不久之后,邓艾成功兵临成都,迫使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263年11月,蜀汉正式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结束的序幕。

在蜀国灭亡后,邓艾和钟会都获得了*职上的晋升。其中,邓艾被封为太尉,而钟会则被拜为司徒。不过,公元264年,魏国大将邓艾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与此相对应的是,就钟会来说,钟会在功成之后,萌生不臣之心,勾结蜀将姜维,图谋据蜀自立。景元五年(264年)正月,钟会以郭太后遗命之名,矫诏讨伐司马昭,为部将胡烈所害,死于乱军之中,时年四十岁。而在钟会引发大乱时,蜀国名将姜维也被**。因此,对于曹魏和蜀汉*后的名将,几乎都在一个时期相继**。

*后,景元五年(264年)三月三十日(公历5月2日),魏元帝曹奂再次下诏拜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王,加九锡。咸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马昭病死,时年五十五岁,葬于崇阳陵。同年十二月,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也即在蜀国灭亡后的第二年,曹魏也被司马炎建立的西晋所取代了。至此,在魏蜀吴三国中,蜀汉和曹魏相继告别历史的大舞台。而就东吴来说,则依靠陆抗等名将抵抗强大的西晋王朝。公元280年(天纪四年)5月1日,在晋灭吴之战中,王濬所率的舟师首先抵达石头城下,孙皓自知大势已去,反绑双手,到西晋军门前去投降。伴随着东吴的灭亡,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彻底结束。

蜀汉*后的名将是姜维,那么曹魏、东吴*后的名将分别是谁呢

姜维年少丧父,侍奉母亲,崇拜儒家大师郑玄。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姜维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汉,得到诸葛亮的信任和重用。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开始崭露头角。延熙**年(254年),后主刘禅拜姜维为大将军,执掌兵权,继续北伐曹魏事业,大战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互有胜负。公元262年,蜀国大将军为躲避黄皓的迫害,前往沓中屯田避祸。

景耀七年(263年),魏国伐蜀,在魏灭蜀之战中,姜维摆脱邓艾等人,退守剑阁,阻挡钟会进军。可是,邓艾偷渡阴平,成功兵临成都,迫使后主刘禅投降。值得注意的是,在蜀国灭亡后,姜维试图恢复蜀汉,所以假意投降,勾结钟会反叛,事败**。由此,在笔者看来,不管是地位,还是战绩,或者是对蜀汉的忠诚,姜维都当得起蜀国*后名将的称呼。那么,问题来了,姜维是蜀国*后的名将,那么东吴、曹魏*后的名将分别是谁?

东吴*后的名将

一方面,在笔者看来,陆抗完全可以称之为吴国*后的名将。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吴国丞相陆逊次子,长沙桓王孙策外孙。虽然说虎父无犬子,但是,在汉末三国时期,很多名将之子的表现,往往是难以令人满意的。比如曹真之子曹*,就被司马懿诛杀,再比如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就败给了邓艾。而就陆逊之子陆抗来说,不仅没有辱没陆逊的名声,甚至在一定程度可以和他父亲相提并论了。陆抗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来因为战功的积累,陆抗得以在吴国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

孙皓这位皇帝在位时,陆抗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公元272年,吴国西陵守将步阐降晋,吴派陆抗讨伐步阐。西晋朝廷派杨肇、羊祜等率军援救步阐,陆抗率主力对杨肇军进行阻击。两军接触后,陆抗部将俞赞投降了杨肇,吴军情况十分危急。但是,在各方面形势都*为不利的背景下,陆抗还是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取得了西陵之战的胜利。在此之后,陆抗被孙皓这位皇帝拜为大司马、荆州牧,卒于*,终年49岁。与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并称“逊抗”,被誉为吴国*后的名将。对此,《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陆抗:“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

曹魏*后的名将

另一方面,在笔者看来,就魏国*后的名将,应该就是钟会和邓艾这两位消灭蜀汉的功臣。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在魏灭蜀之战中,邓艾主攻沓中屯田的姜维,诸葛绪负责切断姜维后路,钟会军则主攻汉中诸城。结果,姜维在沓中与邓艾交战后,晃飞诸葛绪,直奔东路抵挡魏军主力。与此同时,钟会则率领曹魏大军的主力攻破蜀汉的汉中防线,前进到剑门关外时被回援的蜀军阻拦,僵持不下。

蜀汉*后的名将是姜维,那曹魏、东吴*后的名将是谁

三国时期涌现出来了非常多的名将,他们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很多人的名字一直都流传后世。不过很多人所知道的名将,大部分都是前期的名将了,在三国后期虽然也有不少名将,但是他们的名气显然还是没有之前的更高的,知道的人也并不多。其中,姜维作为蜀汉后期的名将,他的**度还是很高的,那在曹魏和东吴,后期的名将又有哪些人呢?曹魏和东吴两国在后期都有哪些很有名的名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蜀国——姜维

蜀国刘备讨伐东吴失败,势力大减。后来诸葛亮休养生息数年,便开始了长达多年的北伐之路,可*终没有将魏国灭掉,诸葛亮死后姜维成为了蜀国的征战的大将军。姜维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大将,但是在投降蜀国前只是一名小小的参军。诸葛亮出祁山时,姜维被同伴抛弃,因此无奈只能投降到了诸葛亮的旗下。在诸葛亮手下,他十分的受到重视。诸葛亮死后,他继承了诸葛亮北伐的道路。魏国讨伐蜀国的时候,便只有他一人还在负隅顽抗。

2、吴国——陆抗

姜维是蜀国*后的名将,那么被魏国灭掉的东吴*后一名名将是谁?他便是陆抗,被誉为吴国*后的名将。他20岁就得孙权重视,先任命为建武校尉,后升为立节中郎将。曾经他和诸葛亮互换了防区,他很好完成了任务,走前没有破坏蜀国防区的一物,而反观诸葛亮却将东吴的防区破坏。孙权去世之后,他成为了东吴的镇军大将军。他在东吴的地位非常高,毕竟他父亲是陆逊且他的才能很高。不过可惜的天妒英才,他49岁便死了。陆抗死后东吴再也没有出过一个如他这样的名将。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吴国丞相陆逊次子,长沙桓王孙策外孙。

陆抗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吴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终年49岁。与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并称逊抗,被誉为吴国*后的名将。

3、魏国——钟会和邓艾

魏国是三国中获胜的**,虽然*后政权被司马家族所窃取。魏国*后的名将应该就是钟会和邓艾这两人,他们是灭蜀的功臣。邓艾率军攻打姜维,钟会率军攻打汉中,两场战役都非常的不容易,两人虽然都是魏国的将领,但各自心思都不同。战争未获得胜利两人因为名利的问题产生了矛盾,邓艾和钟会两人都想独吞功劳,因此两人产生了间隙。而姜维也用计策在调拨两人的关系,*终说服了钟会。可是在*后阶段事情败露,邓艾将钟会以及姜维等人全部都**。*终功劳全部都被邓艾一人所占有。魏蜀吴三国争斗多年,将才都逐渐凋零,三国*后拿的出手的名将便是文中的四人。

钟会(225年-264年3月3日),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太傅钟繇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

出身颍川钟氏,才华横溢,精通玄学。弱冠入仕,历任要职。深得魏帝和臣赏识。随从司马师征讨毌丘俭,典知机密。献策于司马昭,粉碎曹髦的**企图。随军平定诸葛诞叛乱,屡出奇谋,时人比之为张良。累拜司隶校尉,插手朝廷大小事务及**任免。

景元年间,力挺司马昭伐蜀计划,拜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主持伐蜀事宜。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之战中,配合邓艾分兵进取,*终灭亡蜀汉。拜司徒,封县侯。功成之后,萌生不臣之心,勾结蜀将姜维,图谋据蜀自立,打压太尉邓艾。景元五年(264年)正月,以郭太后遗命之名,矫诏讨伐司马昭,为部将胡烈所害,死于乱军,时年四十岁。

钟会精通文赋和玄学,著有《魏钟司徒集》。工于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评其为妙品,仅次于神品。

邓艾(约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后他率**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泰始九年(273年),邓艾被平反昭雪。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姜维对决曹魏名将阵容搭配和曹魏*后的名将分别是谁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