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之战时,曹操和袁绍分别是如何排兵布阵的

*渡之战是公元前200年,曹操和袁绍之间,发生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这一战役主要发生在两个地点,一个就是曹操和袁绍两军对峙的地方,即*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另一个就是曹操火烧袁绍军粮的乌巢(今河南封丘西)。

下面我们说下,*渡之战为何不占任何优势的曹操会胜利,而袁绍会失败,以及战后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先说下袁绍和曹操的关系。

袁绍和曹操都是****,两个人从小就是好朋友,一起玩到大的。

大家都知道曹操的爷爷是当时朝中一手遮天的大太监曹腾,曹操的家族背景十分的强大。

但是,曹操和袁绍家比起来,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袁绍家才是真真正正的*宦之家,东汉的四世**,就是出在他们的祖上。

出身如此高贵的袁绍,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当然比曹操要占据优势了。

所有,袁绍仗着自己家的声望,很快拉起了一支队伍,做了一方的诸侯。

曹操在董卓乱政之后,也加入到了讨伐董卓的队伍之中。之后曹操把当时的汉献帝给挟持到了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代。

虽然这一时期汉献帝在曹操这里,但是,曹操的势力很小,仅仅只有两万人,而袁绍有十万之众。

因为汉献帝在曹操这里,曹操可以以天子的口吻命令袁绍,对袁绍指手画脚,袁绍当然不服气了。

袁绍一看去朝见天子的时候,比自己LOW很多曹操,竟然站在自己的前面,排场比自己都大,这他那里能受的了。

袁绍想把汉献帝给劫持到自己的住所去号令天下,但是,曹操怎么可能答应。

两人之间的关系不断破裂,摩擦越来越大了。

之后就爆发了*渡之战。

*渡之战之前袁绍雄心勃勃,带领十万大军来灭曹操,曹操带上所有士兵,两万余人开始应敌。

因为这一战袁绍占据优势,他们占领了高地,向曹营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曹操只能被动挨打,这一时期,曹操怕的要死,有好几次想投降。

但是,因为荀彧给他写的信,还好他坚持了下来。

荀彧是曹操账下鼎级的谋士,他告诉曹操一定要坚持住,不要看袁绍现在比你强,但是,袁绍军的内部不和,只要假以时日,他们肯定会从内部瓦解。

曹操当时肯定觉得袁绍说的是心灵鸡汤,安慰他的话,但是,他想的是那就在坚持坚持吧,反正还有粮食。

其实这一时期的曹操还是很苦逼的,被袁绍打的无还手之地。

曹操变被动为主动的开始,是许攸的投降。

许攸是袁绍账下的重要谋士之一,因为袁绍账下谋士众多,这些人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了利益分配不均。

许攸选择弃袁绍选择曹操。

曹操见到许攸之后,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打败袁绍,扬名立万的机会来了。

许攸问曹操,曹公你的粮食还有多少,曹操说我的粮食很多,在坚持几年没问题。

许攸说,不对,重新说。

曹操说,不好意思,还能坚持半年。

许攸说,还不对,再说一次。

这一次曹操不得不说实话了,他告诉许攸自己只能坚持十五天了。

许攸告诉曹操,十五天的粮食足够打败袁绍了,只要曹公带领人马到乌巢烧了袁绍的粮仓,袁绍必败无疑。

曹操依计实行,果然把袁绍的粮仓烧光了。袁军军心动摇,曹操发动进攻,袁绍失败,带上儿子逃走了,不久后他就死了。

*渡之战,曹操战胜之后实力大增,奠定了他在北方的霸主之位。

可以说这一战之后,曹操成了那个乱世之中,力量*大的一支军队。在加上他手里抓有天子,这就为曹操平定天下,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三国志战略版****渡之战***新阵容解读***曹操

一、曹操特色

势力特*:协力营**,只需2名魏国武将,就可以**全队的10%*70%=7%属*加成。

专属战械:霹雳车(器械)。曹操的战械是一个全新的,投石玩法。简单来说,咱们以前的箭塔不是打1格嘛,霹雳车就是可以选1-2格范围内的1格打,在地图层面上,实现了真正的远距离输出。这也是在*渡之战剧本中,能够远程打到木兽(刘备)、弩车(袁绍),的战械啦。

同时这玩意儿居然还是器械驱动,只能器械部队上去。但是,这也是**一个能对阵容产生影响的战械,可以让器械不受兵种克制,并且提升1级适*。

二、2魏协力及器械

魏国非内政橙将,一共25个,筛选出比较**的武将18只:

典韦、贾诩、司马懿、曹操、张辽

郝昭、程昱、荀攸、徐晃、夏侯惇

钟会、满宠、王元姬、乐进、邓艾

夏侯渊、郭嘉、张春华

魏国良将颇多,着实难以筛选,并且跟蜀国一样,骑盾弓枪都还不错,其中骑盾见长,增伤、爆发、软控比较多,稳定*比较高。

三、阵容推荐

1.【马超+王元姬】

这个套路下可以马超、王元姬、张春华,15御开荒。转型的路子也很多。

以马超为核心,组一队爆发阵容,建议骑兵,利用西凉+刚勇,达到45%会心。

这队给马超带虎踞来对抗盛气凌敌,第3将,从夏侯渊、张辽中选择,如果是裸衣夏侯,那么本队马超、夏侯都可以连击爆发,如果是张辽,建议当锋,参考*雄骑的路子,破防、爆头(张辽的话,也可以当主将)。

2.【司马懿+曹操】

三仙搭配的武锋枪。曹操做武锋主将的好处就是,非常肉且不是输出,不论是被输出还是被控制,都能占一个名额,这样就能给副将比较大的生存、输出空间。同时,左慈+士别,能给司马懿40-50%的规避(好像是这个数吧?),在武锋之外再次**加强了司马的生存,能快速拖进后4回合,进入司马懿爆发期。

个人建议带左慈就行,其实华佗也不错,华佗司马盾,也是S2的老牌经典阵容啦。

SP周瑜应该是非常适合跟司马懿搭配的武将啦,曹操这里带形一阵,同时增加司马懿、SP周瑜的输出。战法搭配上,也可以放弃SP周瑜的输出,让SP周瑜带形一阵+藤甲兵/御敌屏障,曹操带抚辑军民+刮骨疗*。

除了SP周瑜外,张角也比较适合这里的副将位。

3.【张辽+夏侯渊】

*雄骑的2个组件,我们可以安排1个辅助来替换曹操,比如黄月英、张飞、太史慈、甘宁、周泰。

4.【程昱+荀攸】

这个搭配可以省太平道法,假如太平道法被庞统占用了,比如可以这么组:

不论庞统用士别三日,还是无当飞军,程昱都可以用剩下的那个。三主动形一阵,在这里类似一个肉弓变种。抚辑军民也可以用草船借箭替换。

荀攸就是一个移动的白马义从,因此任何队伍也可以用它补位。

5.【器械队】

这个器械队完全就是用来装在战械里的,(如果不用霹雳车,或者切换的时候,就不要拿来打架了)。器械队就不用局限了,我们以3个同阵营,或2魏+1,或三势阵的方式来找。

A适*以上所有非内政橙将共28个,魏国10个,蜀国4个,吴国6个,8个。

筛选出**武将20只:

郝昭、乐进、贾诩、司马懿、程昱

钟会、满宠、夏侯渊、诸葛亮、SP诸葛亮

黄月英、法正、甘宁、陆逊、鲁肃

陆抗、SP袁绍、SP朱儁、沮授、张角

(突然发现有一些阵法,器械还不能用,比如锋矢阵)

这队可能比较一般,甚至输出也可能差点儿,太平可以换成四面楚歌。

这一队的强度应该是比较高的,器械因为没有兵种,所以只能用减伤。程昱也可以换成郝昭,不带太平,多带个御敌屏障。

这队魏国阵营队,估摸着处于还行的评级吧。

其他:夏侯渊+甘宁+黄月英可以组三势。SP袁绍+SP朱儁+沮授,可以组器械。

谨抛砖引玉,启发思路~

*渡之战前曹操控制了多少地盘

1***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之后,关东雄展开了长达十年的争霸战,到199年袁绍攻灭幽州公孙瓒之后,北方就只剩下了袁绍和曹操两位*强的诸侯,两人之间迟早会一决胜负以决定北方的归属。

这场决战比预料之中来得还要早一点,200年双方在*渡展开决战,*渡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之一,曹操3万多人大败袁绍约12万大军,此战也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的3万多人还是他好不容易拼凑出来的,而且*渡前线其实只有一万多人,其余分驻周边策应,问题是当时曹操的地盘比袁绍还大,为何实力却远不如他?我们一一来看一下。

先来看看曹操和袁绍两人当时各自拥有多少地盘?

袁绍虽然号称坐拥冀、并、青、幽四州,但实际上他真正能掌控在手的只有冀州,其余三州袁绍的掌控力度各有不同:

袁绍长子袁谭能力不弱,几乎凭一己之力连续击败公孙瓒部将田楷和朝廷委任的青州刺史孔融,拿下了除部分东莱郡之外的大部分青州,除此之外黄巾余*在青州仍有活动,所以袁谭对青州的掌控力度比不上冀州;并州虽然由袁绍侄子高干出任并州刺史,但是并州局势非常混乱,北方游牧民族鲜卑、匈奴、乌桓、羌族在并州各有势力范围,并州九郡高干真正能掌控的也就上*和太原两郡以及西河、雁门两郡的小部分地区。

幽州的局势和并州差不多,一方面幽州是乌桓的主要盘踞和活动区域,几乎遍布幽州多个郡国,另外一方面辽东又在公孙度之手,而且幽州当地的豪强势力也很强,所以幽州十一个郡国袁绍儿子袁熙真正能掌控的估计也就涿郡、广阳郡以及渔阳、上谷郡的部分地区。

所以袁绍虽然号称坐拥四州之地,其实除了冀州和青州之外,他对并州和幽州的掌控力度很有限,那么曹操的地盘又有多大呢?

曹操的大本营原本只有兖州,196年迎汉献帝迁都许都之后,相继扫平吕布和袁术,又陆续平定豫州的黄巾军之后,拥有了兖州、豫州、徐州、扬州包括合肥以北的江北之地、司隶州的一部分,荆州的南阳郡,势力范围横跨六州之地。

曹操不仅地盘比袁绍大,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对这些州郡的掌控力度也比袁绍大多了,既然如此,那为何还是说曹操的实力远不如袁绍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曹操占据的地盘地处中原核心,同时也是四战之地,兖州、豫州、徐州等地连年征战,久历战火之下民生凋敝,徐州又被曹操两次东征时屠戮一空,部分地区几乎到了十室九空的境地,就连曹操的《蒿里行》都提及:“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袁绍的冀州是天下**大州,这里的大州并不是说它的地盘*大,而指的是冀州的人口众多和富饶程度,东汉末年天下十三州中冀州人口*多,光是渤海郡人口就达百万之众,而且冀州除了黄巾起义肆*过一阵子之外,战乱相对较少,并未受到大的破坏,比兖州、徐州和豫州好太多了。

冀州还是当时天下*富庶的两个州之一(另外一个州是荆州),人口众多又很富庶带来的*后果就是兵力和粮草后勤补给的充沛,所以曹操地盘虽大但是治下民生凋敝,袁绍地盘虽有不如但是胜在人多钱多粮草多,自然实力就远胜曹操,这也是*渡之战袁绍随随便便就出兵十余万,而曹操只能拼凑出三万多兵马的原因所在。

第二,曹操的粮草补给和后勤保障一直是一个大问题,比如194年和吕布大战兖州的时候就因为缺粮,曹操甚至一度想投靠袁绍,幸亏被程昱给拦住了。

为了解决缺粮的问题,曹操自汉献帝迁都许都之日起就开始屯田,为此曹操甚至解散了战斗力不错但军纪败坏的青州军,改为半军半农的屯田军,但是屯田短时间内很难奏效,曹操治下几个州中,只有豫州的颍川和陈留等郡可以提供比较稳定的兵员和粮草来源。

袁绍在粮草可以自给自足的同时,199年攻灭公孙瓒之后又得到了其囤积的三百万斛粮草,更是无粮草之忧,*渡之战期间曹操因为缺粮一度想撤兵回许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连肚子都吃不饱又何谈打仗?比后勤和粮草曹操更是远不如袁绍。

第三,曹操虽然平定了吕布和袁术,并赶跑了刘备,但是周边仍然强敌环伺,尤其是南面的荆州刘表势力不容小觑,东南江东的孙策更是扬言要出兵**许都,曹操为了防备两人的偷袭,在兵力有限的情形之下抽调出了一部分兵力部署在汝南一线。

除此之外曹操的后方也不稳,尤其是豫州很多郡县叛乱丛生,可以说曹操的处境有点不妙。

袁绍则不同,在扫平了劲敌公孙瓒之后,周边并无强敌,袁绍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处理得也不错,**可能对给他造成一定困扰的也只有张燕的黑山军,但有审配坐镇冀州也不怕张燕的骚扰;幽并两州虽然占据的地盘并不多,但是有袁熙和高干在自己并无后顾之忧,所以袁绍可以倾全力南下和曹操争雄。

光凭以上三个方面曹操就已经望尘莫及了,曹操地盘虽大,**实力确实远逊于袁绍。

袁绍的两位谋士沮授和田丰在*渡之战前曾建议袁绍不要急着和曹操决战,出发点就是袁绍的实力强过曹操很多,有强大的后勤保障和兵力上的**优势,稳打稳扎用优势兵力不断骚扰曹操的同时,以持久战和消耗战拖垮曹操,应该说这是很稳妥的战略,如果袁绍听了进去的话,曹操十有八九扛不住,可惜刚愎自用的袁绍没有采纳。

*渡之战袁绍虽然遭遇大败却实力尚存,曹操赢得大胜实力*多也就和袁绍旗鼓相当,如果不是袁绍死得早的话,凭借冀州的富庶和人口的众多,加上青州的袁谭、幽州的袁熙和并州的高干,他和曹操鹿死谁手还很难说。

关于*渡曹操阵容搭配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